无障碍房车。
重型清障车。
先进的专用汽车生产车间。
应急救援车。
不断转型升级,点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湖北日报讯 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随州市建设成为不可取代的专汽发展之都、产品之都、实力之都、最具核心竞争力之都”的要求,奋力拼搏,速效兼取,推动“车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014年,“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随州更是喜事连连:全国专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地区获批试点,随州国家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复核,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正在公示。
这一块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的背后,是随州专汽产业不断竞进提质、转型升级后的快速、健康蜕变。
2014年,随州专汽产业再度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产值达到350.1亿元,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稳居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中,专用车产销8.33万辆,同比增长5.5%;铸造件52.69万吨,同比增长0.5%;车轮779.40万只,同比增长14.5%;车灯及照明装置232.87万支,同比增长4.4%。
近日,随州市委书记刘晓鸣到专汽企业调研时强调,随州专汽产业的发展,要抱团取暖、创新驱动、特色突破、逆势而上。随州市长郄英才指出,转型升级是专汽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品牌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
抱团取暖士气足
随州市区沿316国道,30公里专汽长廊是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线,两侧遍布着近200家专汽及零部件配套企业。
随州专汽产业的缘起,要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这里依托东风汽车公司,错位发展,相继兴建了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楚风)、湖北弛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3家专用汽车厂,为随州专汽产业孕育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人才和市场。
进入本世纪前5年,这里通过深化企业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催生市场主体,打造了全国知名的专汽生产基地,专汽产业迅速扩张,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优势逐渐凸显,产业影响力明显提升。
2006年至今,这里专汽民营经济迸发活力,基础配套日臻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具备了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列,专汽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被列为我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2007年12月,随州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2010年12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省政府签署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协议。2012年6月,随州“圣地车都”建设写进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上升为省级战略。2013年1月,随州顺利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复审,继续获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
经过50多年的发展,随州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近200家,其中专汽企业集团达到4个,亿元企业40余家,已形成年生产专用汽车20万辆、汽车底盘10万辆、车身10万台、车轮1000万套、铸造件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随州专汽企业抱团取暖,不断延伸、完善着产业链。国家公布的八大类专用汽车中,随州就拥有专用客厢车、专用货车、专用作业车、通用货车挂车、其他挂车、特种作业车、消防车7大类5000多个品种。汽车零部件中能够生产车身、制动盘、轮毂、传动轴、液压等800多个品种1500多个规格。
中国专用汽车的版图上,随州是全国著名专用车产业基地,是全省四大整车制造基地之一,“随州制造”美名蜚声海内外。其中,罐式车、环卫车、教练车、平头车身、钢质车轮和汽车铸造件连续6年销量位居全国第一。该市从事专汽产品销售的商家发展到1100余家,产品远销全国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随州已成为全国专用汽车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产业资源最富集的产业基地,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势如虹
“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扭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我们的专汽产业才能不断转型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取胜。”随州市经信委主任布厚伟说。
推进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州采取政府引导为辅、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该市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先后牵线10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研发基地,培养各类汽车领域熟练技师、技工2万余人,其中高级技术人才1500多人,帮助企业建成博士后产业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各1个,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撑,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由政府主导,大力实施引博工程,开展“院士专家随州行”活动,还整合全市30余所院校资源,组建了随州专用汽车职教联盟,集聚人才智力资源支持专汽产业发展。
目前,该市专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拥有专利技术200多项,省、市级各类技术中心21个,拥有18个湖北省著名商标、9个湖北省名牌产品。
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5年来,随州专汽产业共完成重大技术改造83项,累计投资40.8亿元,分别是2008年前五年总和的2.8倍、3.9倍。该市齐星车身、全力机械等龙头企业引进ER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使用自动化专用车涂装线、焊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和生产线,加大了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和协同应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技术创新,更有体制创新,“混合所有制”淌出独特的随州样本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重组湖北双龙专汽后的航天双龙,优化产品布局。公司抢抓中海油在湖北布局137个LNG加气站契机,重点研发生产LNG运输车。与美国威康公司合作,生产特种抢险装备。这种装备进口需367万美元,国产化后不到300万元人民币。“生产一台压缩式垃圾车(从产品设计、生产、质检到出厂全流程),如果是厦工需要10—11天,而楚胜只需要5天左右。”楚胜与厦工合资后,对市场具有天然灵敏、快速反应优势的民企机制,加上国企强大的研发实力,助推新生的厦工楚胜油罐车销量跻身全国第一。
引进增量,盘活存量,全市混合所有制专汽企业达到11家,转型升级步伐在“外力”牵引下进一步加快,产业整体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抢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市场创新。除成功举办两届中国(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外,还多次组织企业赴欧美、东南亚等地市场考察、交流学习,使企业发展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目前,恒天汽车已成功并购荷兰吉拉芙卡车公司,实现非道路重型载货汽车、危化品应急救援车和高档客车的转型升级;全力机械集团已挺进印度、非洲市场,成为韩国现代、德国戴姆勒、美国通用、印度塔塔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腾誉公司通过与韩国KCP重工业有限公司合作,成为我国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生产臂架式混凝土输送泵车的企业。
特色突破道路宽
走进湖北齐星汽车车身公司生产车间,电视转播车、医疗用献血车、旅居房车等,样式各异。登上一台旅居房车,4.5平方米的空间里,上下床铺、四座桌椅、连套橱柜、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齐星集团董事长徐德介绍,公司研制出3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齐星研发的工程机械驾驶室,结束了该产品依赖进口的历史;PW21驾驶室,在国家汽车检验中心成功实现正面碰撞,达到欧洲标准,被称为重型汽车“中国第一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房车,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极度干旱的沙漠,这台车一天能‘生产’332.4公斤水,按每人每天饮用、洗漱20公斤水计算,可够16人用。”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陆学保指着一大型厢式车说。
打开这台名为饮用水应急取制车的后车厢,里面安装着类似风机的复杂设备,核心技术是将空气中微量水分压缩收集。该车由江南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开着房车去旅行,是很多人的梦想。只不过行车途中,受动力所限,通常是不能烧水、蒸饭、洗热水澡的,要等到停车后启动另外的发电机才行。
这一难题已被随州市东正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破解。该公司在国内首创房车纳米加热新技术,“少量动能就能烧大量热水、产生的水蒸气用来蒸熟食物,能让房车在行车途中烧水、蒸食物,乘客轻松洗热水澡。”东正公司董事长杨仁才介绍说,该技术已拿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家评定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20世纪末,随州专汽产业还以生产自卸车、教练车、洒水车等传统产品为主。如今坚持特色发展的道路,随州各家专汽企业都有了自己的“杀手锏”。
重型清障车、太阳能野外发电作业车、臂架式混凝土输送泵车、除冰车、矿山宽体自卸车、新能源客车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不断涌现。
危化品应急救援车、治沙植草喷播车、多功能抑尘车等数十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跻身世界前沿。
传感器、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等为代表的新型装备及技术在产品生产中得到充分运用。
2013年工信部发布的高新技术车榜单中,随州14家企业的82种车榜上有名。
逆势而上谋新篇
目前,随州专汽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对此,随州市决策层有着清醒的认识:将牢牢盯住千亿元目标,以产业为纽带,以创新为重点,全力打赢转型升级的硬仗,促进随州专汽产业升级增效。
进一步优化布局,推进集聚发展。按照集约程度高、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水平高的要求,做大做强30公里专汽长廊。加快推进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专用汽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品牌示范区,进一步增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曾都经济开发区100万吨铸造产业园区,壮大专汽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建设随县经济开发区,着力引进特殊用途专用汽车企业入驻。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在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配套政策等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建成3到5个区域性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产业提档升级,从“规模第一”走向“行业领先”。
进一步引进合作,加快整合发展。重点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参与本地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积极深化与东风公司合作,推进一批企业重组项目实施,加快引进主机企业落户随州。
进一步调整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着眼差异化,拓宽专汽品种系列,在巩固和扩大传统优势产品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专用汽车比重,引导企业产品向“专精特新轻”方向转型;大力开发汽车零部件,优先发展用于专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和主要配套元件,逐步实现与整车生产企业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模块化供货,提高配套协作水平,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坚持低碳、环保、节能的方针,建立随州专用汽车生态化产业园区,新能源汽车形成1万辆的年生产能力。
进一步创新驱动,推动特色发展。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湖北省专用汽车设计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服务、金融服务和人才服务“五大平台”,建好湖北专用汽车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物流中心和随州专汽博览中心“四大中心”,打造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三大基地”,促进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品牌效应,深化落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省政府“共建协议”,落实省委、省政府“圣地车都”省级战略支持政策,落实“厅市合作”协议;举办中国(随州)国际专用车博览会和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两大活动”,提升发展软实力。
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没有终点。随州将引导、谋划专汽产业更快、更好、更高层次的发展,不断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这一金字招牌。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
撰文/摄影:胡学勇 曹波 湖北日报
转载请附带本文网址://www.capitolpatent.com/news/35.html
专汽网[www.capitolpatent.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