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008665020
当前位置: 主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紧急告知驾驶员出行防疫攻略

来源:转载 作者:未知 时间:2020-02-13 浏览次数:

  现在,全国都已进入防控疫情的阶段。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刻不容缓。每个人都要以身作则,不光要注重个人卫生,尽量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另外,出门开车一定做好充足的预防措施和掌握必要的用车常识。

病毒的认识

  2019新型冠状病毒,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没有证据表明猫狗等宠物可以被感染。

病毒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传播。鉴于这种传播方式,大多数病例仍与直接接触有关,主要发生在近距离接触过程中。

上岗出行防疫方法

1.离开家门必须佩戴口罩。口罩以N95和医用一次性口罩为标准,如购买不到,建议使用棉布口罩,棉布口罩内置多张过滤纸巾,勤换纸巾亦能达到2小时内的防疫效果。

2.外面用餐使用一次性碗筷。病毒会经过唾液传播,不排除有的商家会在洗碗的步骤上偷懒,所以尽量不要用商家提供的碗筷,使用一次性纸盒和一次性木筷最为安全。

3.接触货物后必须勤洗手、勤换手套。车辆上应该准备1瓶洗手液,和2-5双手套,接触货物后,脱下手套,勤洗手,勤换手套,回家后必须高温清洗手套,风干后反复使用。

4.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5.防止疲劳驾驶,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疲劳驾驶状态中的驾驶员,抵抗力是最弱的时期,病毒很容易突破装备的防线,导致病毒入侵人体,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预防疲劳驾驶。

行车前的准备

  1.驾驶员在行车前,根据订单的路线,可以在线路群里面询问群友,看订单经过的路线是否存在封路,如果确定道路已封,可以通过询问群友的意见,采用其他路线。

  2.手套和口罩提前准备好,且数量要根据行程来准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禁止嘴巴与空气直接接触。

  3.消毒液和吸收液必须准备好,放置在车内。吃完饭,必须勤洗手。

  4.车上可以准备热水壶以及家用碗筷。

  5.体温计和感冒药必须准备充足,放置车内。

  6.与同行出车的人,必须在出车前进行接触人员汇总,如果某一方这几天接触了病毒高发期走动的人口,应立马劝阻对方进行自我隔离,同时安排其他驾驶员代替出车。

  7.车上可以适当准备方便面和自热米饭等食物。特殊时期,餐馆营业的比较少,如果遇不到餐馆,可以适当的充饥。

行车中的措施1.驾驶室内部必须保证通风。

  2.行驶至道路交汇处,必须减速慢行,观察好路况在前进,特殊时期,市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封路行为较多,应当注意行驶到交汇处,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3.如果遇到前进的道路被恶意封堵,不要和市民进行争执和强行闯关,首先应当联系110和当地的路政人员,看是否有通行的可能,如果不能通行,就给收货地进行报备,然后询问当地人员,安排好自己的接下来的行程。

  4.在行进路线上,遇到饭点下车用餐,尽量使用自己车上准备的碗筷,或者店家的一次性碗筷。就餐应主动坐在远离人群的位置用餐。

  5.进店用餐后,不要听信当地人的特色菜品推荐,尽量食用无毒无害的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肉质类食物,避免吃当地特色的野味肉质类菜品。

  6.用餐完毕后,勤洗手,洗手后应带更换手套,口罩根据使用情况来看是否更换。

  7.防止疲劳驾驶,如果感受到发热与咳嗽,要与同行的驾驶人员进行交流,用急救箱里面拿出温度计,量体温后进行判断,如果体温正常,就吃一点感冒咳嗽的药物,同时,药物期间,避免自己在驾驶车辆。

  8.行车中,可以多饮用含维C的水,可以起到解渴、预防的作用。

行车后的检查

  1.盘点一天中接触的人,看自己是否出现感冒发热咳嗽的症状。

  2.口罩该丢垃圾桶的就应该立马丢弃,手套需要用高温热水清洗,并且风干备用。

  3.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转载请附带本文网址://www.capitolpatent.com/news/62835.html

专汽网[www.capitolpatent.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