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008665020
当前位置: 主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新闻联播》为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点赞

来源:转载 作者:未知 时间:2020-02-05 浏览次数:

这个春节,上汽红岩当家“网红”5G智能重卡在央视《朝闻天下》和央视《新闻联播》中,以实干和创新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稳步向前获得CCTV点赞。创新是第一推动力,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物流”的先进水平。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的背后,是上汽集团、中国移动、上港集团等行业巨头联手协作的结果,全球首例港区5G智能化作业的实现,也带动了国家层面技术实力的提升。

《新闻联播》播报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

在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内,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在春节期间依然进行着道路测试。近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就采访了在上海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坚守岗位的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安全员。

据安全员杨成现场向央视记者展示了车辆在没有安全员操控的情况下,跟随路径规划自动驾驶的情景。途中,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还通过实时分析道路情况,判断并自动调整车辆的行驶姿态,真正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和双脚,从而大大降低了物流人员劳动强度。

安全员杨成现场展示自动驾驶情景

对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而言,从洋山深水港物流园经东海大桥到洋山码头,来回72公里的物流环线,涵盖了普通道路、高速公路、码头、堆场、夜间大交通流量等复杂场景。其中东海大桥因地理位置特殊,经常会遇到风、雨、雾天气。桥上常年吹侧向风,全年平均7级风以上天数有65.8天,8级风以上天数有30天。处理完一路上“升级打怪”般的层层关卡,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还要面对在港区复杂的作业环境下,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精准停车,与其他智能化设备一起完美协作的“BOSS级挑战”。

安全员杨成现场展示自动驾驶情景

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通过融合AI人工智能、5G、V2X车联通讯等先进技术,成功实现在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3cm)、与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以及东海大桥队列行驶,可以为港口运输客户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集装箱转运方案。

首先,基于自主研发的视觉感知系统、激光雷达系统、毫米波雷达系统以及卫星和惯性导航组合系统,上汽智能重卡具备多维度、多方位360度感知能力,能在前后各约250米、左右各约80米的范围内精确感知交通参与者,对行人、车辆、其他障碍物等进行精确识别,规划路经,提供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可靠的车辆操控。

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

其次,通过新一代5G-V2X技术的加持,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能在20毫秒内建立车队间的实时交互通讯,确保自动跟车、车道保持、绕道换行、紧急制动等队列行驶功能即时实现,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队列行驶的间距由150米缩小到15-20米以内,从而提升道路车辆密度。

再次,在洋山码头集装箱堆场里作业,卫星信号容易被遮挡,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可以依靠高精地图、地面增强定位和视觉激光感知系统,与轮胎吊、桥吊通过V2X技术交互,最终实现精确定位以及15秒内一次性完成精准停车(±3cm),单点装卸作业效率将提升10%。

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

最后,得益于全球首创 “LNG天然气发动机+12速AMT自动变速箱组合” 的清洁能源动力系统,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在集装箱转运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污染物排放,相比传统柴油动力重卡将大幅减少60%。

作为国际上首次落地的“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示范运营,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将港机单点作业效率提升了10%,港区综合碳排放降低30%。据数据测算,如果全面实现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车队通行,伴随着车辆间距的缩短和通行效率的提高,东海大桥的通行效率可提升100%,相当于“新建一座东海大桥”。

高效的运输车辆是物流运输的基础保障。可以想见,随着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技术的不断提升、周边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跨时代的智能物流方式正在向我们走来。而社会整体物流效率的提升、对人力依赖的下降,意味着卡车司机的工作强度降低,意味着在关键时刻更多的急救物资可以更高效地送抵物流地点。

当下,保障运输、共抗疫情是每一个物流人都在为之奋斗的事情。在未来,伴随着以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技术为代表的智能网联物流的商业化,各种场景下的物流效率将再获大幅提升,上汽红岩也将继续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物流方案。此刻坚守在岗位上同时间赛跑的工作,将换来未来保障人民群众安康、助力中国经济的笃定前行。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转载请附带本文网址://www.capitolpatent.com/news/62606.html

专汽网[www.capitolpatent.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